为了拓展同学们对农业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了解,实地深入学习当前国内领先的农业信息化案例,2023年9月24日,学院苏晓慧老师、吴保国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和带队老师,带领农林信息化案例研究课程的同学们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实地学习与交流。
首先,种业装备部的罗斌主任带领大家参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智能装备展厅,并介绍研究中心所研发的植物微观动态离子流检测系统、在线测试果实系统、作物穗部识别及估产测量仪、自动嫁接技术、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果园巡查机器人等种业信息化方面的智能设备。对智能设备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通过罗主任对智慧装备展厅中30余项研发成果的讲解及科普,及对葡萄藤4D蛋椅互动和农田拖拉机虚拟驾驶等多样科普技术的体验,同学们多维度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智慧农业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拓宽研究思路。
随后,设施与节水部的张钟莉副主任和航空施药部的丁博士与同学们分享了研究方向与实际案例。张主任就所在科研团队正研究的智能感知技术、团队基本研究情况、应用的原理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团队所研发的探管式监测技术扩大了土壤温度、水位和盐分的监测范围,减少了首次使用对土壤的破坏和维修的成本。此外,张主任还介绍了墒情监测数字化的项目研发和原理。
丁博士以病虫害监测控制为主题给同学们做了报告,介绍了目前主流地面施药质量监测装备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以及林间虫害的疫木早期识别、低功耗害虫监测仪和空中病虫害遥感监测。其中,重点介绍使用遥感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其在作物品质与灾害监测预警上的应用。
最后,苏晓慧老师就当天的参观学习进行总结,复盘课程学习内容,鼓励大家更多了解农林信息化技术。吴保国老师首先表达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对此次参观学习支持的感谢,并鼓励同学们拓宽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为国家智慧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收获良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实践。
据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是于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专门从事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心拥有赵春江院士领衔的500余人高水平科研团队,涵盖24个学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团队。构建了精准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农业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引领了农业信息化学科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撰稿人:刘雨甜 苏晓慧
审核人:徐 桐 崔晓晖